时间:2023/4/25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新华社客户端青岛11月21日电(记者徐冰、张旭东)日前,纪录片《炮火下的国宝》热播,该片记录了抗战时期先贤前辈抢救中国珍贵文物的艰辛故事。作为纪录片主角之一的国学大师王献唐,也再次走入了人们的视线。近日,在王献唐成长地青岛,一尊王献唐的塑像在浮山脚下的王献唐陵园落成揭幕,使得人们对这位著名爱国学者、“一代传人”更能够缅怀瞻仰,也让这片青岛文化名人陵园内筑起一道新的“风景线”。

成长于青岛的国学大师

王献唐(-),是我国著名爱国学者,历史考古学家、古籍文献学家,于版本、目录、文字、音韵、书画、篆刻等,均卓有造诣,是中国近现代图书馆与文博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被同辈学人誉为传承弘扬中华文脉的“一代传人”,“山东近几百年来罕见之学者”。

作为爱国学者,王献唐在抗日战争时期,弃家舍业,历尽千辛万苦,将山东文物的精华护送至大后方保存,并在抗战胜利后“完璧归赵”,这样的爱国主义精神更是通过现在不断的宣传的弘扬,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并为之敬仰。

与诸多旅居过青岛的文化名人不同,王献唐是真正成长于青岛的一代大师,他自幼求学于青岛、青年时居住于青岛,并在青岛完成了诸多的学术专著。他逝世后葬于济南,其亲属根据他的遗愿终于年将其灵柩安葬于浮山脚下,与青岛大学为邻,现在他的墓园成为青岛为数不多的文化名人墓。

塑像落成墓园更具风采

年,是王献唐逝世六十周年纪念。整整一个甲子,王献唐的事迹和学术不仅没有被世人遗忘,反而更加熠熠发光。

为纪念王献唐逝世六十周年,由青岛王献唐研究会及王献唐后人出资,由青岛著名雕塑家贾真耀、赵晓辉共同创作了一尊王献唐等身雕像安放于墓园,供人们瞻仰,该塑像于王献唐逝世祭日当时正式落放于墓园东侧。该塑像高3米,宽2.8米,由原石状雕琢而成。该塑像的背景为叠加而成的书籍,凸显了王献唐坐拥书山、守护文脉的寓意,也是王献唐一生读书、写书、守书、爱书的真实写照。

在塑像左侧刻有两行王献唐所言诤语尤惹人眼球:自愧文弱,无以报国,惟抱残守缺,为山左艺文留一线命脉,无足称也。据王献唐后人介绍,这句话摘自年抗战爆发王献唐护宝南迁前夕写给其堂弟王崇武的一封家书,这封书信后被王崇五亲属带至美国,后经王献唐研究学者丁原基教授读到,大为感慨,特意将其录下以示铭记。

是时,日本侵略者由北一路南下,济南陷落在即,时任山东省立图书馆馆长的王献唐将馆藏珍贵古籍文物十巨箱由济南运出,转至曲阜孔府保存,并由此开始了八年艰辛的护宝南迁之旅。而刻于塑像旁的这句话正是王献唐当年置个人生死于不顾,力求保存山东乃至中国一线文脉的决心,这是一个真正的爱国学者的心声。这句话铭刻于塑像之旁,相信会激励所有前来瞻仰的人们的爱国情怀和对先辈的敬仰之心。

在塑像落成之际,孔子七十九代嫡长孙孔垂长发函恭贺。他表示,代表至圣孔子基金会表达表示诚挚的祝贺和缅怀之意。

希望墓园能成为“爱国教育基地”

王献唐墓年迁至浮山脚下,后被立为青岛市文物保护单位,至今年这位青岛出身的文化名人已经在这里长眠26年。年,经过青岛崂山区检察院诉前监督,在当时的崂山文广新局及相关部门的努力下,王献唐墓修葺一新,以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的眼前。随着塑像的落成,王献唐墓园又增添了一道“风景线”。

年,随着崂山区检察院针对墓园的诉前监督取得初步成效,目前王献唐墓园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和保护,但如何更好传播王献唐所做的重大贡献,更好发挥文化名人和文物对文化传承的载体和平台作用,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

据了解,早在年,崂山区相关部门就开始着手进一步建设王献唐墓园,希望将王献唐墓园打造成王献唐文化陵园,建成文化传承的平台,并由此进一步推动王献唐研究、学术推广及爱国主义教育。

王献唐先生后人表示,希望借着全社会的传统文化热及广泛推广的爱国主义教育,能够把王献唐墓园建设成真正对社会有着教育意义的“爱国教育基地”。同时,他们希望文化部门能够给予相应的资金和场地支持,把王献唐先生的学术研究成果和珍藏通过建设“王献唐博物馆”展示和提供给对王献唐研究和学术推广感兴趣的研究者,共同把王献唐这个响亮的青岛文化品牌发扬光大。(完)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